對外開放格局形成
原標題:對外開放格局形成-光明日報-光明網
【黨史鏈接】
1980年,中央決定設立深圳、珠海、汕頭、廈門4個經濟特區(qū),成為我國對外開放的先導示范基地。
1984年,開放大連、秦皇島、天津、煙臺、青島、連云港、南通、上海、寧波、溫州、福州、廣州、湛江、北海14個沿海港口城市。
1985年,將長江三角洲、珠江三角洲、閩南廈漳泉三角地區(qū)開辟為沿海經濟開放區(qū)。
1988年4月,興建我國最大的經濟特區(qū)——海南經濟特區(qū)。
1990年,開發(fā)開放上海浦東,實行經濟技術開發(fā)區(qū)和某些經濟特區(qū)政策。
2001年,中國正式加入世界貿易組織(WTO),對外開放進入了新的階段。
2013年,中國(上海)自由貿易試驗區(qū)成立。
2020年,我國自貿試驗區(qū)達21個,形成覆蓋東西南北中的改革開放創(chuàng)新格局。
(本報記者董蓓整理)
(責編:吳兆飛、閆妍)